<rp id="njmdc"></rp>
<rp id="njmdc"></rp>
    <tbody id="njmdc"><center id="njmdc"><video id="njmdc"></video></center></tbody>

    <em id="njmdc"><acronym id="njmdc"><u id="njmdc"></u></acronym></em>
  • <em id="njmdc"><strike id="njmdc"><u id="njmdc"></u></strike></em>
    <rp id="njmdc"></rp>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建新聞
    分享

    自1987年兩岸恢復民間交往以來,與臺灣一水相連的福建成為大陸兩岸婚姻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省份。截至今年9月,我省已辦理涉臺婚姻登記11.9萬對,占兩岸婚姻總數量的近三分之一。30多年來,被譽為“第四通”的兩岸婚姻家庭,尤其是閩臺婚姻家庭,正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著變化。

    跨越海峽的“雙向奔赴”

    2023年5月20日,一場以“愛情恒久遠、幸福長相伴”為主題的閩臺“山盟海誓”集體婚禮在平潭舉辦。圖為閩臺新人在“海峽之眼”眺望臺上合影留念。(資料圖片)

    從“嫁過去”到“娶進來”

    雙休日,與先生一起在廈門五緣灣散散步、吹吹海風、看看夕陽,是臺胞、閩南師范大學教授蔡培瑜最快樂的時光。作為一名“臺灣新娘”,蔡培瑜對6年前辭掉工作、跨海定居的決定從未后悔。

    時間回到2011年。彼時,在臺灣銘傳大學任教的蔡培瑜抱著精進學識、了解大陸的心態,停薪留職到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讀博。在這里,她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半”李國強。

    “培瑜從小就喜歡看書,而我也是一個書迷,再加上大家都是學習教育學的,興趣相投、志同道合,自然而然地便走到了一起。”在李國強眼中,兩岸文化同根同源,雖然太太祖籍閩南,而自己祖籍在北方,但雙方價值觀、文化觀相近,因此并沒有什么隔閡或差異。

    2014年,蔡培瑜博士畢業后,曾回臺灣工作。但是,先生在廈門。為了他,蔡培瑜最終決定辭掉臺灣銘傳大學編制內的工作,定居廈門。2019年,她又進入閩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任教,開始了廈門、漳州兩地往返的生活。

    “這幾年福建發展非???,廈漳兩地已形成了‘一日生活圈’,它們的方言、飲食習慣、風土人情都與臺灣相近,學校周邊更是碧海藍天、鳥語花香,我喜歡在工作結束后到附近的公園走一走、跑一跑,這是在擁擠的臺北難以享受到的便利與愜意。”蔡培瑜開心地說。

    如今,像蔡培瑜這樣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從臺灣嫁到大陸的高知女性正在逐年增加。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陸女嫁臺男”比例在兩岸婚姻關系中高達98.2%,目前的比例則降至93.98%,而“陸男娶臺女”的比例從2004年的1.8%上升至目前的6.02%。

    “縱觀這30多年來的兩岸婚姻關系,我們發現早期‘陸女嫁臺男’的比例占絕大多數,而如今兩岸婚姻的嫁娶結構更趨合理。”長期研究兩岸婚姻問題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博士后楊雁斐認為,從最早的“老兵婚姻”到現在的“因為愛情”,兩岸婚姻走過苦澀與無奈,當事人雙方的學歷與經濟實力都在逐步提升,這將是兩岸婚姻關系走向穩定的重要因素。

    從赴臺生活到定居大陸

    進入11月以來,平潭告別了旅游旺季,臺灣青年、平潭旅游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建翔也終于可以松口氣,與妻子一起出游,欣賞平潭潔凈迷人的海岸風光、錯落有致的石頭厝……生活在這座越來越有“國際范”的城市,陳建翔找到了事業的舞臺,也收獲了甜蜜的愛情。

    2010年,陳建翔從臺灣考入復旦大學,畢業后進入全球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過多個產業規劃項目。2017年4月,平潭向陳建翔伸出橄欖枝。彼時,平潭剛獲批建設國際旅游島,正需要產業規劃、政策法規研究方面的人才。而平潭的勃勃生機,也吸引著陳建翔。

    入職平潭旅游文化服務中心后,他負責協助旅游文化企業到平潭投資興業,并研究出臺政策舉措,助力企業在平潭更好地發展。為此,陳建翔與同事牽頭代擬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民宿管理辦法,該辦法于2018年出臺,2023年重新修訂,在省內首創民宿經營備案制,讓平潭民宿業步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在工作中,陳建翔結識了平潭姑娘游未希。經過4年相處,今年5月20日,陳建翔與游未希幸福地走進婚姻的殿堂。“婚姻是需要求同存異的,雖然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但我不希望通過改變自我,去迎合對方。”對于如何經營兩岸婚姻,游未希有著自己的見解,“我希望雙方在生活中,既可以保留自我,又相互包容。”

    “與過去‘嫁夫隨夫、赴臺生活’的傳統兩岸婚姻不同,當代的兩岸婚姻關系中,盡管‘陸女嫁臺男’的比例依舊占據多數,但男女的地位差別正在縮小,兩岸年輕世代也更加注重婚姻的質量與體驗感。”楊雁斐說,隨著大陸與臺灣經濟實力的變化,越來越多臺青選擇來大陸求學、就業、發展,并在大陸成家立業,這也成為兩岸婚姻關系的新形態。

    “隨著今年兩岸民間交流逐步恢復,在福建境內登記的兩岸婚姻數量也逐漸回暖。”福建省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主任盧聰華表示,3年疫情期間,福建每年兩岸婚姻登記數量只有兩三百對,而今年有望突破1000對。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持續開展,許多臺灣青年跨海“登陸”發展,甚至定居,這將促成更多的美好姻緣,兩岸婚姻的數量也將會逐步增加。

    明天會更好

    “臺胞子女在福建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就讀,按照‘一視同仁、就近入學’原則,只要提供申請表、孩子及父母的相關證件等,就可以正常入學。”

    “在大學方面,目前福建已經開放了36所高校對臺招生,是大陸唯一試點開展高校單獨對臺招生考試、依據臺灣統測成績招生的省份。”

    “目前,70多所福建高校與臺灣11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達成了200多個合作辦學項目,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2.4萬多人。”

    ……

    近日,2023年閩臺婚姻家庭融合發展懇談會在永泰舉辦。50多位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閩臺婚姻家庭成員代表參加活動,臺胞、福建理工大學副教授呂英志與妻子林美玲就在其中。

    當專家介紹臺胞子女在閩入學政策時,呂英志與妻子聽得格外認真,因為他們的兒子已經3歲了,剛剛憑借臺灣居民居住證入讀普惠幼兒園。

    “13年前,我從臺灣來福建任教。這13年里,我享受到了許多惠及臺胞的政策。比如,我不僅可以平等參與職稱評聘、科研項目,還可以在福建辦理醫保、社保、公積金。受益于各種好政策,臺胞的生活越來越好。”2019年,呂英志與三明姑娘林美玲組成了溫馨的小家庭,不久他們的兒子也出生了。

    那時,呂英志也曾考慮讓孩子回臺灣上學。不過,今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讓他吃下了定心丸。“《意見》不僅再次明確了臺胞子女入學的原則,還表示要出臺更加便利臺胞在閩生活的舉措。所以,我相信未來在福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今后孩子也將選擇在福建讀書。”呂英志對記者說。

    為了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生活,呂英志經常和妻子參加各種閩臺婚姻家庭活動。“近年來,閩臺婚姻家庭越來越多,從政府到民間都成立了專門的組織,為我們提供服務,并時常舉辦各種交流活動,讓大家互通有無、交流經驗,這讓我們倍感溫暖。”呂英志說。

    如今福建對閩臺婚姻家庭的服務正越來越專業化。2012年5月,隸屬于省民政廳的福建省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成立,這是大陸首個批準設立的省級兩岸婚姻家庭專門服務機構,主要解決閩臺婚姻家庭群體的實際困難、維護合法權益。不久后,福廈漳等地也成立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提供專業的涉臺婚姻政策咨詢、婚姻登記等服務。今年8月,由民間專業人士組成的福建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兩岸婚姻家庭專業委員會成立,專委會成員包括國家心理咨詢師、婚戀咨詢師、婚禮策劃師、家政服務師、專業主持人、攝像師等,提供交友聯誼、婚戀咨詢、婚禮策劃、情感救助等方面的服務。

    “白頭偕老不容易,我們要繼續做好專業化的服務。”兩岸婚姻家庭專業委員會主任馮發鵬表示,今后將繼續發揮民間專業人士的力量,開展閩臺婚姻家庭課題調研,了解臺青在閩創業、就業、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與困難,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助力閩臺婚姻家庭融合發展。(本報記者 吳洪)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全國融媒體記者采訪團走進武夷山 調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